查看: 9276|回复: 16

老城的太阳照常升起

[复制链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发表于 2006-6-6 06: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在碑林区转悠,试着把自己融进老城的生活,但似乎仍摆脱不了局外人的身份。
      
      只好先随手记下一些感受,待日后琢磨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6: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本帖最后由 19:15 于 2006-6-6 15:46 编辑 ]
img001.jpg
img004.jpg
img0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6: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房主人念叨着:“要啥没啥,城中村嘛……”  我心里难受,像是经受着一场沦陷,家园的沦陷—从昨日繁花似锦书香门第,陷落到如今满街满院的支离破碎。

                        
    这种心痛,对大多数住户来说已经麻木,他们眼前盼望得到的,仅仅是最基本的生活设施--不必上街去抬的自来水,不必为上公共厕所排长队……

[ 本帖最后由 19:15 于 2006-6-6 14:3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6:3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这儿根本不是所谓的“城中村”,许多民国甚至清代的深宅大院是作为文物保留下来的—格栅窗、垂花门、砖雕石刻; 这儿的房主也是曾经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而如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7: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img003.jpg
img001.jpg
img003.jpg
img0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7: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整的院落,由于土改、文革、和经济制度变化过程中的房屋产权问题,房主早已不是当年唯一的一户,进而改建加建的简易房屋将原本窄长通达的院落“支解”为破损零乱的无数小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7: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手勾画着庭院的草图,一个很不好的词蹦到我眼前—“车裂”。



    当然,这样的说法,显然过于悲观。
img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7: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木头市”有无数家制作牌匾的铺面—-我知道这样讲又会很牵强, 但还是忍不住想说—-他们的谋生方式,与“字”、与“碑”似乎有着某种潜在的关联。

[ 本帖最后由 19:15 于 2006-6-6 15:4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7: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

[ 本帖最后由 19:15 于 2006-6-6 15:14 编辑 ]
img001.JPG
img002.JPG
F20040925083519000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1

主题

11

主题

积分
256
发表于 2006-6-6 07: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1

我觉得这种现场调研有着看书比不来的优越性,学生阶段难得的有这样的机会和精力去感受一下我们生活的城市,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也许 在大街上寻常的碰到。书本的传达,描述得如何精确,也代替不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而且有时差别很大,这就是现象学的魅力,
       城中村的问题是现在城市改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希望19:15兄能实际联系理论,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6 07: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兄所言极是。
现场调研带来的强烈而直接的感受,需要以理论为依托,才能更准确的理解,解决问题。
  这也正是我目前最欠缺的。

PS, 19:15是Girl不是兄

[ 本帖最后由 19:15 于 2006-6-6 15:3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75

主题

75

主题

积分
1431
发表于 2006-6-7 10: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城内的问题要比城中村复杂得多,记得有一次在古城热线上看到有人说,李家村的人谁家要是没有个一百万就没有脸出来逛街。而对于老城,我们所看到的是居民与政府的不断的争斗,还有他们悲惨的生存状况。在这里面,越来越觉得我们的能力是多么的有限,在中国,官员的权力高于一切,政府总是用尽一切办法来圈地。我们做是么都是无用功,我们不是没有有责任感的学者,而是面对着这些,我们只能袖手旁观。   
        对于竞赛,我越来越不知道应该增么做了,所有的事情都是远远超出我们的能力的。

[ 本帖最后由 飞天2 于 2006-6-7 19:0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6:4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天2说得对。
      西安的老城问题(碑林区,回民区内)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简单的“城中村”问题----这里包含了更多“非物质”层面的因素。比如碑林区居住者的文化感与历史性;回民区的宗教与民族性,在凸现“老城”独特性格的同时,也增加了其复杂性。

      但我不同意你说的都是无用功,只能袖手旁观。
  没错,我们的能力很有限,但至少我们在关注、在思考、进而尝试着去改变,这就已经走出了一步。暂且不论我们的想法最终能走多远、它的可实施性又有多少,哪怕过于理想化甚至不成熟,但是愿意并敢于去想就是有益的吧,这是学生身份赋予我们的优势啊。况且,对于老城的客观了解和记录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资源的积累与整合
  

[ 本帖最后由 19:15 于 2006-6-8 00:52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134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6-7 17: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窄巷深院里原本浑厚的文化早已被现实漂白,居住变得既没有品质,也丢了文化。

  这让我想到时下房地产中流行的所谓“高尚”别墅住区,这些貌似既有品质又有文化的新宅,面对的是众多城市居住者中那极小一部分金字塔尖儿的人物。我想知道,设计师在制造这种供极少数人享用的"时尚"的同时,是否了解、或想象得出城市里大多数人的居住状态。
  
  难道设计师的社会角色仅仅是迎合市场满足开发商和自己的既得利益?在政府,开发商,公众利益这三者中,建筑师的重心毫不犹豫的偏向了权利和资本,而公众是最没有份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75

主题

75

主题

积分
1431
发表于 2006-6-8 00: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刘克诚说过的,我们没有能力来做什么,但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纪录。他当时说的记录只是针对与旧城内的一些建筑,现在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些民声,这样,就可以在袖手旁观的时候有些自我安慰,虽然也看不但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因 为那些在中国来说永远都只是一种奢望。记录,可以让以后的人们回想起来感到一种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蚂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9-2023 果核发展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 |陕ICP备19013355号  QQ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