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84|回复: 0

走向公民建筑亟须大众参与

[复制链接]

656

主题

656

主题

656

主题

积分
3736
QQ
发表于 2010-10-12 03: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名建筑师赵辰建议从城市角度考虑建筑,希望市民对公共环境有责任心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0-09-28
    作者:左娟 胡可 原创  
   摘要:中国建筑传媒奖自2008年启动,而今是第二届,这个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主要评奖标准的奖项,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也促使学者反思媒体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等问题。
    dcna122802.jpg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知名建筑师、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委员会主任赵辰。 南都记者 胡可 摄
    ■人物简介

    赵辰,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知名建筑师、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当代国际建筑理论背景下的中国建筑研究,如中国的建构文化、居住文化和城市文化,著有《适应性住宅》、《立面的误会》等,2005年因“浙江庆元县后坑木拱廊修复工程”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

    中国建筑传媒奖自2008年启动,而今是第二届,这个以“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为主要评奖标准的奖项,在业界受到广泛关注,也促使学者反思媒体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等问题。

    9月20日起,本报就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建筑师的社会责任等问题推出系列访谈。今天推出知名建筑师赵辰的访谈,他认为,目前中国大众缺乏参与建筑的意识,大部分建筑师也还不够关心城市问题,所以由大众媒体发起主办、以“走向公民建筑”为口号的中国建筑传媒奖很有必要。

    公民参与建筑意识需媒体唤醒

    南都:作为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委员会主任,你怎么理解“公民建筑”这个概念?

    赵辰:“公民建筑”源于南方都市报系发起并主办的“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出的“走向公民建筑”的倡议。当时,我们提名人通过讨论,达成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不应该只对建筑进行专业性、行业化的评价,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公共社会对建筑的评价,同时应重视建筑对于大众社会的尊重和思考,于是就在推进公民社会的大背景下,有了“公民建筑”这个概念。

    对于公民建筑这个概念,我的理解是双向的:一方面希望大众来认知、关心、评价建筑;另一方面建筑本身是社会问题,是要面向公众的。其中有层意义在中国内地尤其重要,就是公民的概念,公民要有一定的社会意识、社会公德、社会责任心,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百姓。这是我们今天提“公民建筑”的双重意义。要推动建筑不能只由少数领导、开发商、建筑师等来确定,而要有公民参与、评价,老百姓也更要有社会公众意识,对城市、公共环境要有责任心,不能只顾个人私利,比如各地都存在大量违章建筑,就是只顾个人私利、没有公民意识的体现。(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在公民建筑的概念下,目前可选作品是否还很少?

    赵辰:中国建筑传媒奖是涵盖内地和港澳台的奖,评选范围挺大的,台湾、香港等地在公民建筑的探索和实践方面均有一些成功案例,但在内地确实比较难,还处于公民建筑意识苏醒和倡导的阶段。所以说,目前“公民建筑”只是一种意向,还做不到确定具体的标准,只能说总体倾向是鼓励建筑与老百姓、与社会加强关联和互动。(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所以我们说走向公民建筑。就中国内地的现状,你认为距离公民建筑还有多远?

    赵辰:总体来说,在走向公民建筑这方面,台湾已做了很多努力,内地还处在急需推进的阶段。内地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可能某几个发达地区距离这个概念近一点,如上海、广州等,但整体来说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当代建筑整体处于一个不太高的水平,我们要看到这个差距,发达国家不仅有很多著名建筑、著名建筑师,更重要的是市民有意识和素质来面对建筑,对建筑有认知、有关心、有参与。

    南都: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建筑?

    赵辰:比如要做一个重要建筑,从立项到决策、规划、设计等,国外很多发达城市都有一个较长的搜集民意和公开展示的过程。我们现在也在改进,也有公示,但问题是,咱们的老百姓真正关心了吗?比如涉及到旧城改造和新建建筑的项目,我看很多相关的业主平时只顾打麻将,只有到房子即将被拆迁了才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对,跳出来跟政府闹。这说明我们的大众还很缺乏参与建筑的公共意识。

    事实上,内地有些发达城市已具备自下而上推进公民建筑的土壤了——— 这些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早已超过10平方米,居住水平已从满足到了改善的阶段,老百姓应该自然地开始关注建筑、公共空间等。所以说,很需要媒体的力量来唤醒和倡导。

    多数建筑师不够关心城市问题

    南都:近年来,城市规划问题已超越建筑成为建筑界关心的首要问题。你对城市规划问题的基本观点如何?有什么预期?

    赵辰:城市问题是综合性的,并不只是众多建筑体的集合,而是涉及到社会体制、自然条件、建筑工程等。建筑师难以避免地要面对城市规划问题。

    按我们目前的学术分类,城市规划隶属于建筑学,在实践中,也是更多地让建筑师去研究城市问题,去主持城市规划。但目前大部分建筑师还不够关心城市问题。现在有很多建筑,看建筑单体做得还不错,但对周围交通、公共环境等缺乏思考。比如一个几万平方米的办公楼,在欧洲可能要从一个很大的范围去考虑,考虑周围道路、街区、人流的关系,考虑城市历史与未来发展等,结合方方面面来规划设计,但我们的现状是一个开发商找一个建筑设计单位,把一个项目弄漂亮了、整高档了就行,不太考虑周边环境。

    南都:我们现在还处于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有大量的成片的新开发区,应该更有优势全盘考虑、整体规划啊!

    赵辰: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从城市角度来考虑建筑”这个思路还不够深入人心,加上我们的城市建设往往是求快,三五年就大片地建成一个商住区、CBD,往往是众多开发商一拥而上,其间缺乏相互沟通、整体协调。所以我们的城市问题在城市化中迅速产生,比如交通问题是最典型的,现在不少城市甚至新兴城市都存在交通拥堵现象;再如深圳这样的年轻城市,今年才庆祝特区建立30周年,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

    南都:说到城市更新,你主持设计了较多的重建工程,在这过程中如何平衡多方利益诉求,公民欲望如何体现?

    赵辰:面对重建工程,提高公民性尤为重要。每个重建项目都有很多业主,他们是个体的房产拥有者,有自己的物权;但建筑作为城市的一部分,站在“公民建筑”的立场上来看,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不是完全由业主拥有的,这就涉及到公民意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对城市发展负有一定的责任,而不能只考虑个体物权。举个例子,受过一定教养的公民都会注意讲究服装礼仪,其实穿什么衣服、怎么穿对于个人来说实用性并不大,但这已成为社会礼仪的一种规范。房子也一样,只看单个的建筑,个体怎么建都没关系,但它涉及整个城市的面貌。

    南都:也就是说在尊重个体物权和倡导公民意识之间的界限模糊?

    赵辰:确实,其中的界定标准很模糊。所以我希望更多社会、法律、心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介入一起研究,老百姓也需要引导。比如钉子户问题,从物权法的角度和从城市空间环境的角度来看,各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学术研究落后于城市化速度


    南都:你的学术论文合集《立面的误会》广受推崇,我留意到你的一个观点:“和快速推进的城市化速度相比,我们的学术研究还落后于发展速度”。

    赵辰:我是在2000年左右认识到这一点的,体会很深。发达国家一些项目虽然值得羡慕,但有些是不能去学的。像国家大剧院这样的项目,在欧洲是要预先研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最后可能还是没建。他们在研究、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工作做得很扎实,在社会需求之前,学术研究已先行。

    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社会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大学没研究过的,目前大学建筑系教学用的基本上是西方理论,而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是西方国家从未遇到过的,比如高速城市化进程。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城市人口就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且没有出现千万级人口城市,更没有像京津唐、上海及长三角、广州及珠三角等这样规模巨大的城市群。而我们是一边高速的城市化,一边有大量的农村闲置人口要进城;一边大片地开发和新建,一边又启动旧城改造。这种情势下,建筑领域的发展前所未有,但缺乏研究和理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南都: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方法?

    赵辰:我觉得认识到这种状况后,重要的针对性方法是所有的学者必须放下架子,投入到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要结合我们自身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来做学术研究,这反而有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虽然是大学教授,但更关注社会个案,我认为这是正确的方向。目前,我们的一些领军企业为开发实践所做的研究甚至比大学做的更领先和有用,比如万科设有研究部,做了大量先行性的住宅研究,大学的建筑系也做了住宅研究,但用的却是与中国实际问题脱节的“国际先进理论”。

    南都:你对这届建筑奖有何期待?

    赵辰:中国发展很快,建筑领域的变化速度也快,这两年又有一些高水平的建筑出现。所以我有些矛盾,既觉得能评价的东西更多了,又觉得更难选了;评选既要涵盖全面,又要有代表性,而我们的提名人有限,且相对集中在一线城市,对东北、西北等区域就不太了解,我很怕会遗漏掉一些好作品。

    南都:你最希望怎样的建筑、怎样的建筑师、什么建筑问题受到大众关注?

    赵辰:最希望得到公众较多关注的作品被选入。总的来说,一方面是符合公民建筑趋势的作品;另一方面是在某些新的领域有所探索的,也希望能发现某些年轻建筑师;尤其期望能出现一些符合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作品。

    ●中国当代建筑整体处于一个不太高的水平,我们要看到这个差距,发达国家不仅有很多著名建筑、著名建筑师,更重要的是市民有意识和素质来面对建筑,对建筑有认知、有关心、有参与。

    ●事实上,内地有些发达城市已具备自下而上推进公民建筑的土壤了———这些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早已超过10平方米,居住水平已从满足到了改善的阶段,老百姓应该自然地开始关注建筑、公共空间等。

    ———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中国建筑传媒奖提名委员会主任赵辰

    策划统筹:南都记者 赵磊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左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蚂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9-2023 果核发展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 |陕ICP备19013355号  QQ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