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206|回复: 23

[交流]西安旧城建筑遗存简索(西安老城秘籍)

[复制链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发表于 2006-4-17 05: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方便大家进行西安老城的调研,把这个东西摆上来~~:)

西安旧城建筑遗存简索——此资料属个人学习资料。此整理工作尚在进行,内容未补充完整,多有错处与漏处。因此,此检索只限学院内部人员学习交流,请勿转载!谢谢合作!

也希望大家都来补充这个简索;如果发现有错处,请告之,我将及时进行调整。谢谢。

[ 本帖最后由 ZRZ 于 2006-4-17 19:27 编辑 ]

西安旧城建筑遗存简索 2006.4 第三次整理.doc

100 KB, 下载次数: 322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05: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旧城建筑遗存简索
(西安老城秘籍)

ZRZ  2005.10 第一次整理      
ZRZ  2006.3 第二次整理
ZRZ  2006.4第三次整理

1、        标志性历史建筑:

1.1)        钟楼——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交汇点。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创建。原址在四街十字西(今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年)移至现址。后经清乾隆五年(1740年)重修。钟楼基座为方形长、宽各35.5米,高8.5米,用青砖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宽各6米的券洞,古时即连通四街。建筑自地至顶高约36米,楼高27.4米。其规模之大,造型之完美,为国内现存同类建筑中所罕见。楼为二层,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3间,周回廊,重檐三滴水,拈尖顶,上覆绿琉璃瓦。二层结构用通柱。拈尖顶构架采用抹角梁和井口枋,彻上明造;梁柱节点还用“丁头栱”、“虾须栱”等宋、元建筑常见的做法;上檐斗栱为五踩双下昂,后尾为鎏金斗栱,平座斗栱为五彩重栱,建筑用材相当于六等斗口,梁枋彩绘和格扇雕饰精美。

1.2)        鼓楼——位于西安城内北院门街的南端,东与西安钟楼隔广场相望。它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和乾隆五年(1740年)两次修葺,20世纪50年代也曾翻修。西安鼓楼为重檐三滴水、歇山顶的高台建筑,通高34米。基座用石条和青砖砌成,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7.7米,南面、北面辟有券洞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东面、西面建有青砖踏步。沿踏步而上,为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周设回廊的楼身,第一层楼身上置腰廊和平座,第二层楼南檐、北檐正中分别悬挂“文武胜地”、“声闻于天”的金字蓝底木匾。楼内有梯可上,以凭栏眺望。


2、城墙环内与环外:

2.1)广仁寺——喇嘛寺,城内西北角端。(正在重新修葺,准备开放为旅游点。)
补:  广仁寺  坐落在西安城内西北角,是西北和康藏一带大喇嘛进京路过陕西时的行宫,因此又称“喇嘛寺”。寺院系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后),玄烨皇帝来陕西巡视时,拨专款敕建的。现为陕西惟一的藏密黄教寺院。整个寺院占地16亩,寺前竖有高大的六角攒顶式康熙御碑亭。迈过宏伟的卷棚式屋顶的大门,在院中有一尊铁铸的八卦灯楼。灯内一次可添油108斤,昼夜不熄,称为“万年灯”。红柱碧檐的大殿内,供奉着2米高的观音坐像,两侧分别是高1.5米的文殊、普贤菩萨坐像,均为唐代鎏金佛像,相传是由唐开元寺移来的。藏经殿在大殿后面。殿内供奉着高1.5米的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咯巴大师彩色塑像,并藏有康熙三十九年刻本藏文《甘珠尔大藏经》108卷和康熙四十五年重修明版汉文《大般若波罗密多经》6770卷,极为珍贵。殿前有一口大理石兰花纹水缸,高1米,直径1米,缸口携刻隶书铭文,系清朝乾隆年间雕刻,俗称“乾隆兰花缸”。藏经殿的后面有个小四合院,中间是3间宽的讲经堂,为喇嘛们念经的地方。两侧各有2间僧房。在大殿和藏经殿的两侧各在配殿、厢房等互相对称。寺内共有建筑100多间,颇具规模。广仁寺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十字东北:

          3.1)东岳庙——西安东岳庙是民间供奉东岳泰山大帝及诸神的道教场所。始建于宋政和六年(1116年),明、清各代都曾进行过较大的改、扩建,当时占地20余亩,是典型的庑殿式建筑。现仅留存有大殿、二殿、台阁三座古代建筑。廟內大殿建築十分宏偉,東西兩壁滿繪大幅彩色壁畫。壁畫內容為樓閣仕女,具有元、明畫風。属明清遗留文物,是我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东岳庙遭毁弃。长期以来,由于西安市新城区昌仁里小学占用该址,使得文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又有上百鸽子在该处栖息,粪便堆积,对古建筑影响损害很大。另外,东岳庙周围民居点的不合理分布,使得这一璀璨的文化建筑群深锁闺中。
(破坏严重。主殿保留于一小学学校内。后殿租与一工厂,破坏殆尽。建筑等级非常之高,主殿斗拱雕以龙形。)

4、十字东南:
          4.1)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柏树林街:

4.2.1)高培支故居——“易俗社”创始人高培支先生的旧居。这个高家大院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为三开间三进院落,院内两侧的厢房都是“房子半边盖”的典型陕西民居特色,过厅为硬山明柱出檐式,且前后、东西相向对称,上房为硬山明柱出檐二层楼房。二道门为三开门,即正门带两个偏门,门楼砖雕精美,除花鸟竹木之外,“平为福”、“苍竹”等字如浮空中,与白纸窗棂相映成趣。每年有大量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其他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来这里实地考察和临摹测绘。也有大量的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
高培支的孙子高公信(西影厂工作,已经退休)尚住此宅。
碑林区,柏树林街东侧,兴隆巷内,42号民宅。民国初建,属私宅,现居一户,原样完整保留;典型的关中窄院,两院三进,无跨院。周边环境严重破坏。此宅第为西安市第2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初,其周围正在建仿古商业楼,无人在院中居住。)

4.2.2)卧龙寺——卧龙寺位于今西安碑林区柏树林东开通巷西是陕西最早的佛教寺院。据寺碑记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期(168—189)。隋代称“福应禅院”。唐时因吴道子画有观音像石刻于寺,曾一度易名为“观音寺”。宋初,禅师惟果住寺,世号“卧龙禅人”,宋太宗时(977—997)便更名为“卧龙寺”。明正德十六年(1521)曾大规模重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慈禧太后在西安避难时,曾施钱维修,并在山门前建石牌坊一座。当时蒙藏地区进贡的经像等法物,均送卧龙寺供奉,一时所供经像居西安诸寺之首。民国年间,西安战事频繁,卧龙寺遭到毁坏。1931年,朱子桥居士曾筹款修整殿宇,并在寺内创立佛学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十年浩劫中,经像被毁。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其后,重修殿宇,安奉佛像,宗教活动得到恢复。
(形制与窄院相似,大进深,多进院。常年香火不断。)

4.3)书院门——位于西安南城门内东侧,明城墙北。东起文昌门内西安碑林博物馆,西至宝庆寺华塔,东西全长570米。关中书院座落于该街中段北侧。1990年至1991年9月,碑林区政府城建部门组织实施该街旧城改造,沿街住户自筹资金。旧宅改建成明清式建筑。西口复修牌楼一座,上书颜体“书院门”三字;东口新修跨街牌楼一座,额题“文物天地”四字。沿街200多间门面房及百余摊位,主要经营文房四宝、玲珑古玩、珠宝玉器、金银首饰、名人字画、书籍字帖、精致工艺品等,古文化、古建筑融为一体。
(延续了传统的商业步行街模式。沿街建筑立面仿古,内部建筑密度高,住宅空间组织混乱。此街以热闹的民间工艺品市场闻名。)

4.4)安居巷

4.4.1)安居巷13号——民国时建的老宅,原主人据说是当时某高官的秘书。独院,南北各二层楼,有地下室。(主人不是太欢迎外人参观探访,)

4.5)三学巷——
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 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形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 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唐代的孔庙即现在的碑林。

4.5.1)长安学巷——该巷内各老宅部分已经被改建为新宅。部分老宅由于住户没有能力重新修建新房或者因为政府对建设的控制而不愿建房,而导致基地闲置,成为外来务工者及其家属暂时租住之地。有一两个老宅尚可辨窄院样子,但空间均以被积压,破坏殆尽。

4.5.2)府学巷——相邻的三条巷子中,街道空间最丰富的一条。有小广场,广场有许多可供休息的石凳;有窄长的一段巷道;后段是一僻静的由六户院子围成的道路尽端。前段府学巷7号可以看见保留下来的两个厦房;巷子道路尽端的几个院子中,则以府学巷50号保存最好,但因院内地平标高低于街道很多,常年邻院受邻院渗水折磨,院主颇有怨词。

4.5.3)咸宁学巷——巷短,两侧均以改建成一层商铺、二层住宅的新房。道路上架设铁丝网棚,披以藤蔓,夏天荫郁凉爽。在咸宁学巷13号宅内,藏一古塔。塔身下半部分已被乱建的住宅围死,不能进入其内。(塔名尚未查清楚)

4.6)东木头市街

4.6.1)东木头市街108号——此宅为当年杨虎城将军秘书的家宅。因宅主人受西方之教育,故而此宅建筑细部多为西方古典花式,正间门两侧立爱奥尼柱式。空间形制仍为传统窄院。如此住宅,实在少见,恐西安仅此一家。

4.6.2)东木头市32号——在一偏巷巷道的东侧。院子很窄很长,多进,保存尚好,背靠碑林。

4.6.3)东木头市34号——在一偏巷巷道内,有“私房出租户”门拍。多进院,院子通抵碑林。前段建成小楼,独立外置楼梯,用来出租。

4.6.4)东木头市48号——(城堡巷内)院子通抵碑林。出租户。老宅多已拆建为小楼,内部居住状况很差,拥挤混乱。

4.6.5)东木头市50号——(城堡巷内)院子通抵碑林。西安少见的大宅第。户主将院子前段盖成新楼,出租给外来租用户,后面一间正厅和内院供自己居住。后院还载植许多名贵花木,户主十分爱惜。院子空间尺度很大,根据所见,推测以前是联院式的大宅院。

4.6.6)东木头市52号——(城堡巷内)院子通抵碑林。出租户。居住者为外来租户。老宅多已拆,建为小楼,内部居住状况较差。

4.6.7)东木头市街62号——短院,一进。老宅尚存,增建使空间十分拥挤。

4.6.8)


4.7)开通巷  
——(民国时期传统住宅为住)

4.7.1)开通巷55号——两进院,过厅、过门,保存尚好。内部有加盖小楼。

4.7.2)开通巷43号——

4.7.3)开通巷33号——

4.7.4)开通巷30号——(大宅)清光绪18年,公元1892年建。保存了老宅基本的面貌。两进院。原里为老住户。为开通巷保存最好,最有特色的老宅。

4.7.5)开通巷12号——大宅,两进院。院子保留了民国时的特色。门房因年久失修,南房已经坍塌。现属建工五局,现住一租户。原为国党某七姨太老房,户主有一个台湾的亲戚朋友,曾经来寻过老宅。

4.7.6)开通巷10号——大宅,两进院。属建工局。保留了原老宅的基本模样,部分增建。

4.7.7)开通巷8号——老宅,两进大院,通卧龙寺。房地局的房子。 院子增建较严重,待拆。

4.7.8)开通巷35号——

4.7.9)开通巷14号——(新出租房)房地局置建的出租房,经统一设计,保留了窄长基地的空间特性,有一通长的天井。

4.7.10)开通巷47号——(新宅,窄井)大进深。居七户。其在通道的采光上十分有意思。窄口天光,来自内部封闭庭院天光的补充。

4.7.11)开通巷49号——(新宅)大进深。均已建为新楼。

4.7.12)开通巷••号——(2006.4.1在增建)后段,有结合地形设计的窄长两层小楼。

5.8)东厅门

5.8.1)东厅门138号——原卧龙寺巷42号。解放后建。原为一建委总工程师修的院子,他是上海人,在退休回上海后,院子归属为房地局,现房子做出租用。院子内环境很好,植栽很多,有牡丹、桂花、腊梅、芍药、金银花等。

5.8.2)东厅门148号——原卧龙寺巷内。处巷道尽端,毗邻卧龙寺。院子内已经拆建为新楼。

5.8.3)东厅门164号——院子较短,但很规整。

5.8.4)东厅门178号——两进院,内部以盖起部分小楼。

5.8.5)东厅门200号——(大宅)外门为蓝色铁门,有“非本院人员禁止入内”字样。留有一个大院,但空空荡荡。院子的尺度较大。

5.8.6)东厅门**号——(大宅)



5、十字西北:
          5.1)都城隍庙——莲湖区,西大街北侧,北广济街西。始建明洪武廿年(1387年),是当时三大城隍庙之一。因屡遭破坏,且年久失修,形制尚存,面貌已失。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开始重新修缮)
                            西安的都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是当时全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五省,故称“都城隍庙”。清雍正元年毁于大火,同年川陕总督年羹尧用从明秦王府拆来的建筑材料予以重建。修建后的城隍庙由南向北,依次是文昌门、钟鼓楼、二山门、戏楼、牌坊、大殿、二殿、牌楼、寝殿。两侧是道众居住修真的东西道院,共有33宫。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屡加重修。1942年部分建筑惨遭日寇炸毁。山门、二殿、寝殿、藏经楼、玉皇阁不同程度被炸坏。600多年的历史,城隍庙仍然保持着当年的恢弘之气,但由于时间及历史的原因,该庙已显陈旧,戏楼、大殿、牌坊、寝殿和周边厢房有大约二十几处裂痕。极具代表性的是大殿外直径长达80厘米左右的木柱,其基部基本被蛀空,其支撑的大殿也因此有些倾斜,拯救城隍庙迫在眉睫。 2001年西安城隍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于西安城隍庙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人们讨论的重点。2003年3月西安市政府出资,将庙内所有商贩迁出,将庙产归还道教协会。

          5.1.1)建华东巷—— 原“东道院”,为城隍庙道士住舍,建筑形制为并联之窄院,空间沿巷道向西大进深展开。巷道比庙内地平底一米多。建国后,原宅成为民宅,并开始沿街经营小商品,后涌入大量外来人口,使此地居住密度大大提高;90年代后,再次人口涌入,居住密度达到饱和。居住人口的增加,使原有传统住宅被破坏殆尽。新加建的建筑高到四到五层。唯一不便的,是其巷道的尺度尚为原貌,道路空间仍因老人保留有一些原有传统的活动——买民间工艺品、打牌、下棋等。

           5.1.2)建华西巷——同上。沿街基本建筑面貌将失去。

         
5.2)化觉巷(原名“花角巷”):


5.2.1)化觉巷清真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寺建于明初,是时代较早规模较大的回族伊斯兰建筑。基地南北窄东西长,两座寺门分设在基地东端南北两角。总布局采取沿东西向轴线纵深串连多重院落的形式,一共五进。单体建筑都是汉族式样。第一进是全寺前导,砖砌大照壁对着三间木牌楼。第二进以院内石牌坊为中心。第三进院内省心楼为汉式楼阁,八角,二层三檐,琉璃攒尖顶;北侧厢房为讲经室,前廊正中高起一座歇山小屋顶,轮廓变化丰富,造型轻巧。第四进是主院,正中的凤凰亭在八角大亭左右连接左右各一小亭,造型丰富。礼拜殿体量巨大,可以容纳上千人,屋顶由两座歇山顶以前后串连构成。殿前有大月台,配以月台边上的几座石牌坊和碑亭小品,烘托出大殿的重要。窑殿入口处的拱形龛门、几乎覆满全部墙面和天花的彩画,在只靠前檐进光的幽暗空间里,烘托出浓烈的伊斯兰气息。彩画纹样仍以阿拉伯文和植物纹为主,闪着金光。第五进院不重要,是全寺结束。在狭长的基地上,要历经将近200米才能进到大殿,要突出大殿,又不使空间感到单调,利用多重院落,化长为短层层递进,成功解决了问题。

5.2.2)化觉巷232号——现西北大学教授 安守信 家院宅(尚未入户调查)


5.3)北院门:

***************为保护街区的历史风貌,西安市政府从1991年就开始对历史街区内的部分街道进行改造。1997年,挪威首相和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签订了一个中、挪合作的协议,其中有一个内容就是西安回民历史街区的保护。由挪威出资500万元,国家科委和陕西省、西安市给予一定的配套资助和支持,共同启动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保护项目。荣获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化觉巷125号院落就是这次中、挪合作保护、维修的成果。这座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小四合院,如今依然是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可以说是西安保护最好的历史街区,已成为一个能够体现西安文化特色、黄土文化、穆斯林文化特色的旅游区域。

5.3.1)北院门144号——明崇祯年建。“榜眼及第”,高岳崧故居。总面积2310平方米,砖木结构四合院。1966年收归国有至今,1999年故居被列为“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并由挪威投资整修,后获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并于2003对外经营开放。
高家民俗大院位于北院门144号,总居住面积2310平方米,是砖木结构的四合院,西安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大院明朝末年崇祯时期开始兴建,到清朝乾隆时期基本初具规模。大院主体完工在乾隆时期,到道光年间整个院子完成。最后一次大修在同治十年,最近一次恢复是在六十年代进行。 高家祖先以经商为主,144号院老祖高岳崧进京入诏。太后下令国家拨款翻修,进北院门的官员都要下轿。可见当时144号院老祖官位之高。大院大发展是在乾隆时期,当时高家三子喜中榜眼,得乾隆御批榜眼及第。家族文、武、商俱全。清末家道衰落。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大院被收归国有至今。1985年,书画院及政府部门开始进住该院。并对院内几处进行了修缮。1999年故居被列为"中挪两国重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并由挪威投资,进行了整修,获得"公元2002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太平洋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3年由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负责对故居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完善的保护性修葺。同时故居被列为挪威特隆姆大学建筑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教学基地、长安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研究基地。


5.3.2)北院门马家大院——大院原属私宅,文革被国家收回,文革后宅第归还原主,后户主将宅第卖出,现为一皮革公司所有。当地民谚:“马家的房,高家的墙,米家的金子拿斗量”中“马家”即指此宅第。(尚未入户详细调查)

5.4)西羊市:

5.4.1)西羊市6号——私宅,两进院,多户居住。大进深。局部有改造,面貌可辨,形制尚存。二门有“福履绥之”四字。2005年挂牌列为“西安市保护传统民居”。

5.4.2)西羊市34号——内院过门有“孝发家风”与“积善庆余”字样。院落尚存,建筑原有结构研究严重破坏。

5.4.3)西羊市66号——有“谨守五功”大匾,大杂院,原有院落空间与建筑结构严重破坏,仅存片段。

5.4.4)西羊市77号——中挪合作西安历史回民街区保护项目。已按原貌修葺,
                     两院三进,为西安现存典型窄院之一。仍为私宅,未完全对外开放。

5.4.5)西羊市***号——以基本拆毁,只深院落的后段,前段地皮空置,将建新房。

5.5)小皮院:

5.5.1)小皮院57号——亦即红阜街78号,通宅。两广总督,乌提督家府。原宅,7进院,5间面宽,连通红阜街和小皮院。建筑仅剩一间5间面宽的厢房和一间大过厅(敞房)。此院现居住有30~40户人家,100多号人,为同一家族,已居五辈。(2006.3.28再访,厢房已拆盖新房,原建筑构件被用户自己处理。)基地经简单测量,单宅面宽约10.6米,长约120—130米。

5.5.2)小皮院清真北大寺——老寺,简易修缮过。位于小皮院中段南侧,曾用名真教寺。建于明万历39年(公元1611年),其规模次于化觉巷和大学习巷两寺,195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5.3)小皮院***号——私宅,院落空间被挤割,建筑结构严重破坏,尤其入口门楼已斜塌。尚可见老院面貌。主人准备在一年左右将旧宅拆掉,重盖新房。

5.5.4)小皮院73号——老宅仅留下一个门房,老人居住。原宅两进,现后段新建多层住宅,居多户,但仍是一家人。

5.5.5)小皮院75号——新宅。老宅是连通小皮院和红阜街的大宅。


5.6)大皮院:

5.6.1)大皮院36号——民国建。仅剩前院,有垂花门,门头很高;厢房与正堂均面开5间,可见规格之高。据户主介绍,此宅原为一富商大宅。

5.6.2)大皮院清真寺——全部重新修缮过。

5.6.3)大皮院78号——不可不看的一套大进深的新宅,由一地方普通建筑师设计,虽有不足,因其开始,故而精彩。在西安,结合原窄院基地状况,进行一体设计者,此第一家。2005年建,进深84米,加后段的60多米,可由大皮院抵到西羊市。(如果小些的街坊,有不少是一院跨两街的长院。)5位户主本是一家,都是兄弟。一进一户,大哥在最后一户。每户的设计都根据个户的需要而有部分差别,但都遵从一个框架,故空间井然有序,结构清晰可辨。白色贴砖,使灰暗的光线能通过折射到由顶部达底层,通道明亮;入户有小天井,解决内部交通及部分房间的采光。住宅各户高大4到5层,底层户主居住,以上耧层出租给附近单位工作的年轻职员。房租一个月400元左右,吸引来了很多人。

5.7)大麦市街:

5.7.1)大麦市38号——大麦市仅存较完整的老院,私宅,户主为警员,早出晚归。(尚未入户详细调查)

5.7.2)大麦市44号——(丁家大院)仅存后房正堂,面阔5间,私宅,多户杂居。大户人家,雕梁画栋,唯剩此宅。即将拆毁。

5.7.3)大麦市49号——私宅,多户居;加建后院落空间被挤割,原有建筑破坏较严重。空间可辨,生活还有,面貌已无。

5.7.4)大麦市63号——私宅,多户居;主人比较注意生活空间质量,载花种草,饲养虫鸟,存有情趣;院子虽在加建后较拥挤,仍然很注意卫生。老房已有部分坍塌。

5.8)红阜街:

5.8.1)红阜街34号——私宅,多户居,一家人。当地居民强烈推荐的老院,05年仅存一过厅。梁上雕花很精彩。原宅有3进,80多米长的进深,通小坤园,即原皮院后巷(2006.3.28日再去时,过厅已经拆迁到南五台的民俗博物馆。)

5.8.2)红阜街78号——亦即小皮院57号。内容同小皮院57号。


5.9)大莲花池:

5.9.1)大莲花池11号——私宅,户主为老人,称宅子为从别人手中购得,不知年月。宅子剩一完整过堂,老人居住两侧侧房。雕梁画栋,窗格门罩保存完好的传统刻花。

5.9.2)大莲花池43号——私宅,多户居。保留下了门楼,有“唯吾德馨”字样,两间厢房,一间正堂。院子格局因加建被破坏。局部建筑有独特的结构形式。门窗样式也有特别之处。
5.10)麦笕街:

5.10.1)麦笕街37号——私宅,多户居。仅保留下一半中堂,一户人居住其里,另一半已经被新楼占去。剩余结构和装饰清晰可辨,非常精美。

5.11)洒金桥

5.11.1)洒金桥56号——(马家大院)前段均已新建多层住宅,仅留一大间正房在院道的后段。建筑规格很高,5开间,两层,上层有凭栏。时政府要将洒金桥街道拓宽,说要拆去老宅。老房主惜此遗存,言与破坏势力对抗到底,叫人敬佩。

5.11.2)洒金桥**号——住宅一半盖为多层新楼,一半留为过道。存老宅部分建筑。

5.11.3)清真古寺——原有传统建筑与新建的伊斯兰风格建筑。

5.11.4)清真西寺——同上,原有传统建筑与新建的伊斯兰风格建筑。

5.11.5)西五台——本名“云居寺”,后成为尼寺,故又名“姑姑庙”。唐长安城宫城南墙遗址,宋代于遗址上建台,名“西五台”。西安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五台为佛教的著名古刹,位于玉祥门内莲湖路南侧。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笃信佛教,每年数次前往终南山南五台朝拜,往返百余里,旅途劳顿。李世民为母尽孝,特仿照南五台在宫城广运门以西,太极宫城南墙上,沿起伏地势,筑起五座高台,台上建有佛殿,供其母朝拜。因系仿照南五台修建,故名西五台。西五台自东而西,第一台名降龙观音殿,第二台名五大菩萨殿,第三台名地藏菩萨殿,第四台名弥勒佛殿,第五台名十二臂观音殿。殿内的涅盘佛及侍立的十八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堪称明代雕塑珍品。该寺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2)大学习巷

5.12.1)大学习巷清真寺——该寺创建于唐朝(公元705年),距今一千三百年历史,是西安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鉴于他地处建筑规模较大的化觉巷清真寺西边,所以又称“西大寺”。
位于大学习巷路西,因处化觉巷清真寺之西又称西大寺。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神龙元年(705),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寺院建筑形式,略同化觉巷清真大寺,唯规模较小,而寺内亭、台、殿、阁布局得当。寺门对面有砖雕纹饰大照壁一座,门外临街有四柱三间石牌坊“敕建陆次”石额,镌于牌坊门楣。省心阁是该寺主要建筑之一,相传建于宋代。明郑和四下西洋回来后重建为四角形式建筑,三层三重檐。后面是南北碑亭,南碑亭内是著名的“郑和碑”,既《重修清净寺碑》,大殿前为一宽大月台,周围环以石栏。大殿门首悬挂慈禧手书“派衍天方”牌匾,殿内前中为窑殿,上方写有古兰经原文,是著名“土耳其”书法,右边是阿訇演讲台。大殿面积500多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同时做礼拜,墙壁四周有花草图案,套刻《古兰经》和阿拉伯文。整座寺院,庄严肃穆,紧凑和谐。明永乐十二年(1413年)郑和第四次出使西洋,曾到该寺邀请掌教哈三随往任翻译。该寺于1956年8月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3)庙后街

5.13.1)庙后街182号——保存较好的一户大宅,原为张家公馆,现在是省建八公司家属院。住有20多户人家。住户之间相处融洽,彼此经常在院里生活交往。住户对探访的学生很热情。3进院,建筑规格很高,体量、空间尺度等也较普通院子的大;有一过门,木结构,做工精巧,法式独特,与正间结合立于最后的大院内,其他处未见过此类做法。

5.13.2)庙后街202号——两进院,破坏较严重,可喜其形制尚存。建筑应兴建不久,砖木结构。

5.13.3)庙后街191号——同上。建筑的空间尺度略大。

5.13.4)庙后街**号——182号对面,2006.3.18庙后街某正在拆建的老宅。

5.14)社会路  ——            
此路段尽端,有一段老宅,沿街而建,有其独特处。社会路148号,院子内部空间被挤压成一条狭长的走道,住户在北面街道也有开门;社会路150号,沿北面开一小门;西端有**号老宅,窄院,空间形制尚存。

5.15)止园——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位于城内西北隅,青年路中段北侧。据《西安府志》记载:原名仁王府、十方院。旧有唐韩木八分书、史维则篆额,现已无存。1934年,杨虎城将军在此建成府第,杨请国民党监察审计部部长李元鼎(杨的薄城同乡)提名,李以“止戈为武”的首字取名“止园”。意谓“止息兵戈,方是真正的武功”。并由杨的同乡著名书法家寇遐隶书匾额。止园占地6亩,主楼建筑为拱顶、飞檐、碧瓦、红柱的民族形式,围增嵌有各式图案(长70米、宽28米)。解放后,经修葺保存完好。止园是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纪念地,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策源地之一,是中共和杨虎城将军联系的重要地点。1983年12月“止园”已辟为杨虎城将军纪念馆。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十字西南

6.1)湘子庙街

6.。1。1)湘子庙——2005年开始重新修缮。湘子庙原为“八仙过海”中“韩湘子”的故居,是在唐杜祁公(杜佑)祠旧址基础上发展而来,是西安城内现存的惟一道教祖师庙。解放后,由于历史原因,湘子庙失去了昔日的特色和价值,一直作为市政府环卫部门的办公场所,05年春节前,湘子庙内原单位已搬迁新址办公,该庙址正式移交给碑林区政府组织开发建设。

6.1.2)湘子庙16号——(戏班老宅)位于湘子庙右前,2005年拆后,为配合湘子庙重修,迎接国庆,又重新修建。湘子庙街16号院是一处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百年老宅,里面虽残垣断壁一片破落,但其精美的木雕和石刻也随处可见。

6.2)芦荡巷

6.2.1)芦荡巷**号——姚家大院,芦荡巷内,道路西侧,在一多层住宅后面,仅剩间二层老宅和一个院子。原为为慈喜太后赐给其干女儿的大宅,有跨院。建筑砖木结构,花饰不同与一般传统住宅。现在的户主经常不在此居住,故探访比较困难,只能在围墙外看见部分建筑外观。

6.3)德福巷——仿古酒吧一条街。德福巷位于西安南城门内湘子庙街北侧。这是一条古老的街道,隋唐时期已有之,那时,它是皇城的一部分。现在的德福巷虽然依旧古韵悠然,但其青石铺成的街道和两旁的仿古建筑,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安市进行低洼改造时新建的,和不远处的书院门古文化一条街在建筑风格上具有某种呼应关系。德福巷全长不到一公里,斜斜的,中间还拐了一个弯,在西安横平竖直的街道中,是个特例。当初,改造的初衷是要让这里变成丝绸一条街,然而,市场最终却为这里选择了咖啡、茶馆和酒吧。上世纪末的最后几年间,这里已经形成规模,并以“咖啡一条街”而闻名于世。一些追求时尚和品位的年轻人很快就把德福巷当成了自己的聚会场所。经常听到这样的约会:“去德福巷坐坐。”去德福巷,是一种休闲,是一种现代。德福巷东临南大街,北望鼓楼和钟楼,可谓身处闹市,但却有一份难得的悠闲和自在。


(此资料属个人学习资料。此整理工作尚在进行,内容未补充完整,多有错处与漏处。因此,此检索只限学院内部人员学习交流,请勿流传于外。谢谢合作。)

补充:(以下资料来源不明)
安居巷8号        清代         安居巷22号        清代         安居巷39号        清代         安居巷13号        民国         安居巷19号        民国         安居巷26号        民国
安居巷41号         清代         安居巷28号         民国         安居巷42号         民国
柏树林街老24号        民国         柏树林街老45号        民国         柏树林街老47号        民国         柏树林街老49号        民国         柏树林街老51号 民国         柏树林街老52号        清代         柏树林街新38号        清末         柏树林街新53号        民国         柏树林街新74号        清末         柏树林街老63号        清末         柏树林街新86号        清末         柏树林街新110号         民国         柏树林街新129号        民国         柏树林街新94号         民国       

东木头市88号        清代         东木头市108号        清末         东木头市56号        民国       
东木头市32号            民国         东木头市50-54号         清代         东木头市72-78号         清代         东木头市104号          清代

东厅门200号        清代         东厅门184号        清代         东厅门178号        民国         东厅门164号        清代         东厅门112-116号        清代         东厅门100-106号        清代         东厅门125号        清代       
东厅门80号            清代       

开通巷10号        清末         开通巷12号        清末         开通巷55号        清代       
开通巷4号                清末         开通巷8号          清末         开通巷18号         清末         开通巷41号         清末
开通巷30号         清代       

         兴隆巷30号        清末         兴隆巷34号        清代         兴隆巷36号        清代          
长安学巷29号        民国       

府学巷50号            民国       
咸宁学巷25号        清末         咸宁学巷23号        清末         咸宁学巷21号        民国       


大莲花池11号        清代         大莲花池43号        清代       

光明巷45号            清代         光明巷47号            清代       

西羊市6号            清末         西羊市34号            清代         西羊市121号        清代         西羊市137号        民国         西羊市183号        民国       
西羊市62号            明代         西羊市121号        清末         西羊市54号            清代         
北广济街244号        清代       
北广济街172号        清代         北广济街218号        清末       
北院门142号        明代         北院门121号        清代         北院门新180号        民国       


大学习巷31号        清末         大学习巷64号        民国       
大学习巷93号        明代       

庙后街164号        清代         庙后街134号        清代       
庙后街14号            清末         庙后街182号        明代       

洒金桥56号            明末         洒金桥101号        清代

         大麦市街44号        清末
大麦市街38号        民国                
小皮院57号        清代         小皮院43号        清末         大皮院87号        民国         大皮院105号        清代         大皮院109号        清代         大皮院36号        清代          
  红埠街83号        清末         化觉巷231、232号        民国         西八路59号        民国         菊花园29号        民国       
  红埠街100号        清末         西七路省供销社        民国         青年路213号        民国         药王洞118号        民国         湘子庙街16号        清末         马场子西一道巷10号        民国         建国一巷25号        民国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0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回坊以及清真寺分布图
fang[1].jpg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05: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旧城名宅老宅分布

这张图是西安市规划局弄的,由 牧羊人 友情提供。
图里有些老宅名存实亡。发上来仅作为参考。
00.jpg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117

主题

117

主题

积分
987
发表于 2006-4-17 07: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加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主题

1

主题

积分
9
发表于 2006-4-17 08: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archiant 的帖子

资料整理的不错。调研还在进行中吗?加油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0: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加点图会使帖子增色,,,嘿嘿:)

一个经常去的院子——

高培支故居
——“易俗社”创始人高培支先生的旧居。这个高家大院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为三开间三进院落,院内两侧的厢房都是“房子半边盖”的典型陕西民居特色,过厅为硬山明柱出檐式,且前后、东西相向对称,上房为硬山明柱出檐二层楼房。二道门为三开门,即正门带两个偏门,门楼砖雕精美,除花鸟竹木之外,“平为福”、“苍竹”等字如浮空中,与白纸窗棂相映成趣。每年有大量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其他院校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教师的带领下来这里实地考察和临摹测绘。也有大量的影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

高培支的孙子高公信(西影厂工作,已经退休)尚住此宅。

碑林区,柏树林街东侧,兴隆巷内,42号民宅。民国初建,属私宅,现居一户,原样完整保留;典型的关中窄院,两院三进,无跨院。周边环境严重破坏。此宅第为西安市第2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初,其周围正在建仿古商业楼,无人在院中居住。)

[ 本帖最后由 ZRZ 于 2006-4-17 19:38 编辑 ]
img001.jpg
img002.jpg
img003.jpg
img004.jpg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培支故居

[ 本帖最后由 ZRZ 于 2006-4-17 19:38 编辑 ]
img005.jpg
img006.jpg
img007.jpg
img008.jpg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1: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培支故居
img009.jpg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7 19: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建筑考工 于 2006-4-17 16:23 发表
资料整理的不错。调研还在进行中吗?加油哦!


是啊,调研一直在做。这个文本就是在调研的过程中不短补充完整的。嘿嘿,,,主要是希望抛砖引玉,通过交流,从大家手里拿到更宝贵的资料。这样,我们调研的时候,就可以少走很多路了。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主题

0

主题

积分
1
发表于 2006-4-18 00: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一下,怎么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7: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我也没有具体做过。

我们以前做的一些调研,主要还是针对空间实体,没有把重点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当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对于保护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来说是最重要的。我在调研的过程中,有接触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类的事物——比如手艺人捏制小泥人、老人们唱秦腔等。遇见也都只是拍照或者简单的记录口述,没有系统地完成过一个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调研。

关于调研方法和结构,不妨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和针对的具体问题来设计。不一定按照现有的前人给定的方法来进行,这样,在调研进行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调研的结构也可以很灵活,根据自己的需要分项采集资料,然后对比整理和分析。最后根据你需要的结果来设计文本或者图面的结构。

这样,在调研的过程中,或许会不断的调整方法和结构,比较费时间。但你也会因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全新发现而收获更多。

西西~~~说完了。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要补充的是,城市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很多时候 是依附在 “物质文化遗产” 上的,——比如传统建筑,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等。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4

主题

104

主题

千足小蚁

积分
876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3: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调研老城的同学,来顶这个帖子~~谢谢。
有什么方便大家调研的东西发上来。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75

主题

75

主题

积分
1431
发表于 2006-11-4 10: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星街天主堂

小南门进去往北到了五星街向西转

[ 本帖最后由 飞天2 于 2006-11-4 18:20 编辑 ]
{27022D35-696C-41D9-A0F5-4ACC2EDE439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主题

0

主题

积分
1
发表于 2007-3-19 14: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加我

斑竹 请加我 qq  我在写有关西安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毕业论文.我的导师是非物质文化保护委员会的评申.我希望得到一些有关于西安古建筑和民俗的资料 如果有的话 请加我.谢谢  qq 1221558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蚂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9-2023 果核发展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 |陕ICP备19013355号  QQ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