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93|回复: 3

2008建筑传媒大奖居住建筑特别奖---土楼公舍

[复制链接]

656

主题

656

主题

656

主题

积分
3736
QQ
发表于 2010-1-28 08: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入    围:

土楼公舍

深圳第五园

新竹县五峰乡天湖部落迁建工程

胜    出:

土楼公舍

图文介绍:http://www.archiant.com/bbs/viewthread.php?tid=3856

656

主题

656

主题

656

主题

积分
373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08: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楼公舍



颁奖词

为今日中国城市中低收入人群设计廉租房,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利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闲散土地建造,试图探索出中国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解决之道。作为一种解决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迁入产生的居住问题的实验,土楼公舍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其内部社区空间的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但“土楼”是否能成为一种理性的定式?内封闭式的圆形设计是否会导致使用者与城市互动方面的脱离?还有高密度居住状态下容易产生的相互干扰问题,这些也是值得思考和有待观察的。



○ 获奖感言

解决低收入人群居住,土楼只是个开始

首先感谢南方都市报提供这么一个机会,感谢各位评委、各位提名人对我们的支持。我想土楼公舍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奖项,可能跟它的特殊背景有关系。土楼公舍实际上最开始是万科地产一个很有趣的想法,土楼这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在中国的南方过去很普遍,能不能有机会把它演绎成一种现代的居住方式,尤其是适合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形式?

我们接到了这个命题作文。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其实低收入人群住宅的研究是都市实践很多年以来一直在关注的问题,土楼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例子,从都市实践1999年成立到今天将近10年了,我们一直在关注着我们周边的城市,关注着这个社会,关注着普通人,其实可能熟悉我们的朋友也知道,我们一开始进入到深圳以后,做的还都不是住宅建筑,我们做了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间,一些小的公园、城市公共广场,我们一直在做这类的工作,到后来对深圳城中村的研究,也是在关注低收入的人群。万科这个机会可以说是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实验的机遇,正好把我们想了那么多年的事找了一个机会,好歹逮着一个机会我们就做了。

我们要非常感谢业主的远见卓识,能够对于中国低收入住宅有这样一种思考,也要感谢南方都市报的建筑传媒奖对建筑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关注。因为正如刚才我们也谈到的,在中国,豪华、单栋的别墅似乎是大众传媒的主要宣传对象,对那些低收入人群的关注是不够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去住别墅,无论是中式的还是西式的,每人都住一栋,每人都有一辆车,再弄个把狗、猫,可能中国就是一个大别墅区了,中国就没地了。所以这很危险,我们觉得通过每个人都不舒服点,住小点,但是公共资源就耗费少一点,公共空间就大点。

一个很简单的理念,土楼本身只是一个实验,不是一个最终的结论。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想,就这样能够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但这是一个开始,希望更多人来关注低收入者,它可能会演绎成更多不同的方式。实际上前一段我本人也到土楼里住了,我跟我太太到里头住了一晚上,也跟当地很多人交流,我们发现现在住进去了有95%左右的人。由于它这种建筑空间的组织结构使人便于交流,它只建成了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门口这个小店的店主几乎都认识了楼里的每一个人,很多家庭也互相交流,组织了很多活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们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生的人实际上受理想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影响非常的重,所以我们就觉得如果有一种住宅形式能够让大家进行交流,能够过一种类似于集体生活的模式,可能在今天这种崇尚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时期有它特殊的意义。所以我想说了这么多,最终要感谢的就是给我们这么一个很好的机会做这个实验,感谢大家!



○ 作品简介

客家土楼民居是一种独有的建筑形式,它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以集合住宅的方式将居住、贮藏、商店、集市、祭祀、娱乐等功能集中于一个建筑体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

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不只是形式上的借鉴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楼社区空间的再创造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意识和节奏。传统土楼将房间沿周边均匀布局,和现代宿舍建筑类似,但较现代板式宿舍更具亲和力,有助于社区中的邻里感。都市实践秉承了这一传统优点,并在内部空间布局上添增了新内容:每户室内面积不大但带有独立厨房和浴室, 每层楼都有公共活动空间。社区的食堂、商店、旅店、图书室和篮球场为民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的典型地段,通过实验,从中遴选出最经济、最贴切的模式,这一过程是对常规意义上城市建设的想象力的额外激发。土楼与城市、绿地拼贴,与城市立交桥拼贴,与高速公路拼贴,这些试验都是在探讨如何用土楼这种建筑类型去消化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不便使用的闲置土地。获得这些土地的成本极低,甚至由于这类土地的开发有贡献于城市管理,还可以得到褒奖,从而低收入住宅开发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土楼外部的封闭性可将周边恶劣的环境的予以屏蔽,内部的向心性同时又创造出温馨的小环境。

将传统客家土楼的居住文化与低收入住宅结合在一起,不仅是一个研究课题,更标志着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状况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这项研究的特点是分析角度的全面性和从理论到实践的延续性。

对土楼原型进行尺度、空间模式、功能等方面的演绎,然后加入经济、自然等多种城市环境要素,在多种要素的碰撞之中寻找各种可能的平衡,这种全面演绎保证了丰富经验的获得,并为深入的思考提供平台。

从调查土楼的现状开始,研究传统客家土楼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适应性,将其城市性发掘出来,然后具体深化,进行虚拟设计,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最终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这样从理论到实践的连续性研究,是“新土楼”构想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完美佐证。




○ 建筑师访谈

低收入人群住宅绝不应是现有住宅的简单缩小

南方都市报:你对中国建筑传媒奖有什么评价?

孟岩:中国建筑传媒奖的设立非常重要,它创设了一个专业和公众对话的渠道与窗口。以往,建筑和大众的交流不足,如果说大众对一些传统建筑还有一定水准的理解,那么,对于现代建筑的了解是非常薄弱的,而中国建筑传媒奖就起到了建筑科普工作的作用,它不是完全专业的奖项,不是建筑圈子内部的,它是开放性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


南方都市报:你怎么理解公民建筑?

孟岩:“公民”是一个源自西方的词语,过去中国没有,但是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毛主席讲“为人民服务”,实质上这就是很朴素的一种公民意识——为普通的民众服务。这也是我们都市实践成立近十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工作。并不是说我们不做别墅之类设计,而是说我们相当大量的工作是关注普通人,致力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那些普通民众不必要花费一分钱就能享受的设施,所以,我们理解的公民建筑是比较朴素的,就是让普通老百姓能享受的那一部分城市资源、建筑空间。


南方都市报:都市实践这次凭土楼公舍而获奖,当时为何将低收入阶层住房与传统的客家围屋结合起来?

孟岩:其实这个最开始是万科的想法。万科董事长王石在看了土楼围屋后,他觉得,土楼这种形式本身实质上是一种集体生活的模式,很像宿舍,他提出了这么一个研究题目,有没有可能将这个原型转化为现代的新的居住模式,尤其是针对低收入的人群,集体生活与公共空间相结合的模式。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命题作文,我们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我们很多年一直关注的领域,终于有了实践的机会。今天我们看到的土楼只是这个研究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包括和城市如何拼贴、在什么地方建土楼,我们还提出一个模式,土楼要政府和开发商的积极合作,由政府提供比较廉价的城市边角的土地,鼓励开发商的这种尝试。


南方都市报:土楼公舍现在有大规模推广的方案吗?

孟岩:现在还不清楚万科是否有推广的方案,对万科而言,土楼公社也是第一次实验,他们开始时也不知道能否成功,但是觉得非常有意义。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是有推广的可能性的,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就非要盖一圆楼,也可能盖方的或者其它形状的。土楼代表了一种理念,它把低收入人群和中产阶级住区放在一起,现在这个土楼就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的边上,把城市边角的土地利用起来做低收入人群住宅,这一点我们觉得很有推广的意义。


南方都市报:除了城市边角土地,在城中村旧改中有没有推广这种土楼?

孟岩:有这种可能性,但是针对城中村也许有更合适的改造策略。我们也曾对城中村做过很多研究,认为城中村可以不用对现有建筑全部推倒重来,哪怕是再建设类似土楼这种形式,而是把城市村本身的房子利用起来,做一个整治和改造。在2005年的深圳双年展中就展出过我们的城中村改造计划,土楼实质上是这种研究的延伸,是成果之一。


南方都市报:如今政府有未来3年建设9000亿政策性住房的计划,从土楼公社的经验看,适合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需要满足一些什么条件?

孟岩:这是很好的一件事,因为以前的欠账多了,其实早该这么做。那么,土楼给我们的启示在哪?它的意义并不是说它绝对就是一个解决的答案,而是在于它提出了一个问题——低收入阶层的住宅形式与现有流行的主流的住宅小区是不是应该有区别?住廉租房的人与住大户型的人对住宅的要求不同,这就是土楼给我们的启示。富人不需要很强的社区感和社区交流,而低收入人群需要交流,他们通过互相交流知道哪家公司更好、哪里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他们对社区组织生活的要求更高,更有集体生活的动力。我们到土楼现场和居民交流后也印证了这一点,发现他们之间的交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所以,无论对建筑师、开发商、政府,都需要重新思考低收入人群住宅的类型,不是说简单把现有住宅模式简单缩小放大,大的就是高收入住宅、小的就是低收入住宅,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另外,政府的政策也提供了很好的一个机会,建筑师可以坐下来好好研究低收入人群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住宅,很可能设计出很有中国特点的多种住宅类型,这个是我们特别期待的。


南方都市报:都市实践的建筑理念是什么?在建筑中如何体现?

孟岩:都市实践的核心理念通过这个名字就能看出——关注城市,使我们的建筑成为一个刺激城市生活的装置。不是光为建筑而建筑,而是通过建筑,或者一个小的区域、小的范围而对城市有更大的影响,这是都市实践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的。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城市,从特定的城市视角去解读建筑的问题,包括我们做的土楼、大芬村美术馆、华侨城创意园,都是试图通过建筑激活周边的一个社区,这是我们特殊的地方。至于表现手法,几乎没有特定的表现手法,我们并没有有意识地固定在某一种风格中。都市实践的作品从形式上看非常不一样,但是上述核心理念和中心线索是一脉相承的。


南方都市报:你们下一步的主要项目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孟岩:挺多的,在深圳,刚完工的是华侨城洲际大酒店旁边的华·美术馆。在建的,有蛇口招商地产的美仑公寓,是一个涉外的出租公寓和一个小的主题酒店,建在大南山脚下,外观上是现代建筑,但是用了很多中国的空间组织手段,包括庭院和依山就势的设计,骨子里是中国的。还有罗湖区翠竹公园的北入口广场,也是一个公共空间,今年应该能完,它保存了深圳原始的地形地貌,设计成一个台地公园,有中国传统的爬山廊。另外我们正在把罗湖东门中心广场改造成一个以摄影文化、城市记忆为主题的市民广场,规模很小但是很有意思。大项目也有很多,如卓越的时代广场二期,它将成为深圳第一家四季酒店,是很大的商业项目,明年就会完工。说到公民建筑,我们的第一个完成项目是罗湖的地王城市公园,但是2002年已经被拆除了,原址上建设了万象城,这是公民建筑被商业建筑消灭的典型案例。不过当年深圳人还没有这种意识,如果放在现在可能会有很强的质疑声音,这也许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进步。


采写  赵磊  陶文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主题

0

主题

积分
5
发表于 2010-5-4 10: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科。。真想做一些能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

主题

1

主题

积分
5
发表于 2010-10-15 03: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样的意识,喜欢这这样的研究过程,赞。
我相信,I believ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蚂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9-2023 果核发展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 |陕ICP备19013355号  QQ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