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匡溪,是从张永和的那篇《匡溪行》。张永和在这篇文字中记叙了他对匡溪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建筑系的一次寻访。记得这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字,一开头就引人入胜:他和朋友来到匡溪,却满校园找不到建筑系,逮住一人问,那人指着不远处正走着的两人,说跟着他们即可找到,于是就跟着这两人走,最后,走进了一个黑洞洞的地下室——匡溪建筑系的所在。从这篇文章,我知道了美国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建筑系:系主任李布斯金原是学音乐的,画一种谁也看不懂的怪图,老师就他一人,只招研究生,学生没有课上,两三年就做一件作品,都不设计房子,硕士学位美国建筑师学会不承认。读完这篇文章,我就有些兴奋,没想到建筑还可以这样搞。我立刻就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
对于建筑学来说,霍夫曼认为,丢失了的就是身体知识。还有时间,始终包裹着我们身体的时间。所以,他的完整说法是:“时间性身体的黑暗知识”(the dark knowledge of the temporal body)。霍夫曼向我们指出:建筑学一直是以几何学作基础的;时间,以及身体,在建筑学确立的那一刻就消失了,就被排除在建筑学之外;而在实际的建筑活动中,时间和身体却并没有消失,仍然在起着作用。因此,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时间和身体知识进入到建筑学之中,让时间和身体成为建筑师需要考虑的事情,让身体知识成为建筑师的知识。所谓“第三个阴影”,就是这个“时间性身体的黑暗知识”。显然,这个引入了“时间性身体知识”的建筑学,就不是原来那个建筑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