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00|回复: 2

漫谈中国骑兵<转>

[复制链接]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73
发表于 2007-3-30 02: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谈中国骑兵
                 在开国大典上接受检阅的骑兵部队




    马是人类很早就驯化的动物,而随着马匹的运用,骑马作战的军队也随之发展起来,这就是骑兵。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以其强大的机动力和冲击力,成为古战场上最具有威力的兵种。历代强盛的王朝,骑兵都是军队中极其重要的力量。
    中国最早的骑兵一般认为出现在战国时代。战国时各大诸侯国都组建了自己的骑兵部队,而其中比较早也是最杰出的,莫过于赵国。赵国是原晋国分裂为三国(韩,赵,魏)中的一个,地处当时的中原北方边境地区,北方的楼烦,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骑兵对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和这些以骑兵为主的游牧民族作战,赵国的赵武灵王进行了一次历史上有名的改革“胡服骑射”,建立起了一支能够真正和游牧民族骑兵抗衡的强大骑兵部队。这次改革也使赵国成为一个军事强国,尤其是骑兵更是七雄之冠。赵国历代名将辈出,而且都擅长使用骑兵。其中战国后期的李牧在骑兵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他在与匈奴的雁门关之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当时李牧在面对匈奴的侵扰时坚守不出,又加紧训练士兵,犒赏将士,准备战争。在部队士气被提到很高的时候,李牧终于出手。他准备了兵车,战马和当时悬赏百金的勇士和射手组成车骑部队,又让人民满山遍野放牧,引诱匈奴入侵。匈奴果然中计,在前期派小股兵力尝到甜头后,单于率大军入寇。李牧以两翼包抄的战法大破匈奴,一举斩杀对方十多万人,又乘胜击破东胡,林胡,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南下侵扰赵国。这大概是中国的中原民族对匈奴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复原图





    但善用骑兵并不是赵国名将的专利。秦将白起就是一个高手。白起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名将,但也是一个有名的杀人魔王。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虽然把赵国重兵送进了秦军的包围圈,但这也是一个很难啃的硬骨头。毕竟赵国历来是一个军事强国,赵军的战斗实力也不可轻视。于是秦国的五千精锐骑兵担任了冲锋突破的箭头角色,正是骑兵的穿插冲刺,才把赵军分割成两块消灭,为长平之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的用兵也在历史上首开大规模分割歼灭战的先例。从这几次战斗中,都充分显示了骑兵高度的机动力和强大的冲击力,骑兵成为左右战争结局的关键力量。

    秦朝建立后中原的军队是一支多兵种合成的部队,战斗力强悍。秦始皇在派遣蒙恬把匈奴赶出河套地区后,也一直努力在建立秦帝国自己的骑兵。只可惜他的儿子太不成器,导致他幻想存在万世的秦王朝只出现了二十多年就灭亡了。
    此后的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原骑兵出现大发展的时期。在这里有必要多写一点。楚汉战争时期,北方匈奴出现一个杰出的单于,他就是冒顿单于。冒顿在位时是匈奴的黄金时代,他通过战争手段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北方的各个小民族。史载当时匈奴“控弦之士三十万”,也就是说有三十万能骑善射的骑兵部队。这在当时是一支极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原没有能够与之抗衡的军事实力。刘邦在白登之围中吃了大亏,于是明智地决定暂时退让,以和亲的形式争取时间,积蓄力量。还好刘家的儿孙们不像秦二世那么荒唐,文景之治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治世,到汉武帝刘彻时,西汉王朝已经十分强盛了。西汉几代皇帝都十分注重养马,不但官方自己养马,还鼓励民间养马,使汉朝的马匹数量猛增,武帝时仅官马就有四十多万匹。马政的成功为骑兵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很早就开始筹划对匈奴的反击战。武帝之前的历代皇帝采用的都是被动的防御政策,在这方面最成功的就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他善于打游击战,以游骑对匈奴的游骑,但在总体上来说还是防御性的,因此吃亏不小,例子就是李广带兵打仗,伤亡率在当时的名将中是最高的。但汉武大帝要的不是防御,而是进攻,而且是大规模的骑兵进攻战,要能够直捣匈奴老巢,予对方以歼灭性的打击,从根本上消除匈奴的威胁。匈奴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来去如风的骑兵,要想克制它,只有发展更强大的骑兵对抗。为此,汉武帝不惜代价引进良马,并积极训练扩充骑兵,不拘一格地培养和提拔骑兵将才。名将卫青本是私生子,又是奴隶,但汉武帝对卫青破格提拔录用。卫青也不负所望,屡立战功,最后官至大将军(相当于军队总司令)。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十八岁就参战立功,也得到了武帝的赏识,最后做到骠骑将军(骑兵统帅)。经过武帝不懈的经营,汉军逐渐成为一支以骑兵为主力的新型军队,步兵成为骑兵的辅助力量,而车兵则主要用于运送粮草。
    到公元前一三三年,各项准备已经就绪,武帝终于决定发动反击战争。从此,汉朝反击匈奴的恢宏战争拉开序幕。由于叛徒的出卖,第一次反击未能成功,双方没有交战,匈奴就退走了。从此匈奴又恢复了从前的侵略行动。但是汉朝已经强大,当然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委屈求和,而是立即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前一二七年,汉军分两路出击,卫青部歼敌数千人,驱逐匈奴白羊王和楼烦王,收复河南地。前一二四年,卫青率骑兵三万趁夜急行数百里,俘获一万五千余人,小王十多人,匈奴右贤王部覆没。前一二三年,霍去病率八百壮士行军几百里,杀两千多人,俘获单于的叔叔和相国,干掉单于爷爷一辈的王,立下奇功。武帝大喜,以其功冠三军(古代三军是左军,中军,右军,不是现在的海陆空三军)而封其为冠军侯,霍去病从此崛起。前一二一年,霍去病率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击,越过焉支山五百公里,杀匈奴名王以下近九千人,得到休屠王祭祀的金人。为求出其不意之效,同年霍去病再次领兵出击,越过居延海,远程奔袭一千多公里,杀三万多人。霍去病一年中两次出征战果辉煌,使伊稚斜单于怒火万丈,准备追究失败责任。浑邪王害怕被杀,带着部落和土地向汉朝投降。匈奴当时的歌谣哀叹:“亡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繁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匈奴连续遭到大汉王朝强力打击,不得不将王庭迁到瀚海大漠之外。前一一九年,汉武帝决定总攻。这一次汉朝发动了十万骑兵,三十万步兵保护辎重,军车部队负责输送粮草。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五万骑兵寻歼匈奴主力。这一次卫青成功地寻找到了匈奴单于亲率的部队。由于汉军远道而来,匈奴却是以逸待劳,因此卫青决定首先以武刚车为阵防守。在顶住了匈奴凶猛的冲锋之后,卫青指挥汉军两翼的骑兵逐渐将匈奴军合围。此时突然刮起风暴,卫青果断决定两翼骑兵发起冲击,大破匈奴军。此战杀匈奴万余人,伊稚斜单于只身逃走。另一路霍去病再次远程奔袭两千多公里,大破匈奴左贤王部,杀敌七万余人,一直追击到狼居胥山才停止。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山祭天,刻石记功而还。
    匈奴国势日益衰败,前五八年,将领们拥立呼韩邪单于,与在位的握衍胸单于大战,后者战败被杀。但同时另一派将领又立屠耆单于,匈奴汗国分裂。后发展为五单于争位,汗国元气大伤。最后只剩下呼韩邪与郅支单于对立。呼韩邪不敌,只得向汉朝投降。郅支单于在呼韩邪和汉朝的夹攻下支持不住,逃到西域北部。他要求汉朝送还当人质的太子。汉朝派使节护送太子回国。但郅支单于一时恼怒,将使节杀害。前三六年,西域总督府副总督陈汤以此为由,调发各国军队,连同屯垦军团共四万余人,分两路进击郅支。此次出击,陈汤并未得到中央批准,而是向中央发了一封上疏,中间有一句话传诵千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言语中的豪气,至今读来仍让人击节赞叹。此战汉军攻破郅支城,击毙郅支单于,大获全胜。而随着汉军的胜利,郅支单于的人头也跟着上疏送到了长安。从此曾经盛极一时,与我大汉王朝对抗的北匈奴汗国灭亡。但匈奴本身并没有灭亡,此后再次同汉朝对抗,直到东汉公元九一年,大将军窦宪派大将耿夔,任尚出兵才最后击灭胆敢对抗汉朝的匈奴汗国。到三国曹操时,下令将当时依附中国的匈奴汗国分为五部,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汗国从此消亡,南迁人口融入汉族之中。其余部众不得不向西迁徙,最后又在欧洲掀起一股血雨腥风,当然这是后话了,在此略过不提。
    在汉王朝气势宏大的反击匈奴之战中,骑兵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兵种。汉朝的骑兵已经广泛地装备了铁制兵器,威力大增,并用上了杀伤力极强的大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汉军已经开始装备了马蹬。马蹬是骑兵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发明,从此骑兵可以做到只以双腿控马,双手可以解放出来使用威力更大的兵器,使骑兵的威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个时期的骑兵战术也发展得更加完善,远程奔袭,深远迂回包抄等战术在汉军的出击中经常出 网友制作的汉朝骑兵图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骑兵再次发展的时期。由于北方诸多胡人入主中原,骑兵也随着在中原大战中纵横驰骋。但汉族在其中的命运却非常悲惨,多次沦为被杀戮的对象。在这个时期,由于重视骑兵的北方胡人政权的建立,中国的骑兵也得到了一定发展,出现了重骑兵。在电影中,西方的重骑兵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中国的重骑兵有所不同,史载称之为“甲骑具装”,也就是人马都披铠甲。当时重骑兵的战术是排成横队,从正面突击。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重骑兵防护力好,冲击力强的优点,对当时南方的步兵拥有较大的优势。后来西方发展出的重骑兵,采用的一般战术也与之类似,可以说是殊途同归了。但同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很快发现了重骑兵天生的缺陷,而且很难克服,因此中国的重骑兵只存在了不长的时间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轻骑兵。而西方由于战略战术和战争形式的僵化而一直未能放弃重骑兵,最后在蒙古铁骑的打击面前一败涂地。


              南北朝时期人马都披铠甲,被称为“甲骑具装”的重骑兵,不过很快就衰落下去了





    唐代是中国骑兵的又一次高峰时期。唐王朝本身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强盛的代表,而建立起的骑兵部队在中原汉族王朝中也堪称最强。大唐骑兵是中原王朝骑兵中罕有的能在正面对抗游牧民族骑兵的部队,在同突厥骑兵作战时胜率很高。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对骑兵关注有加。从当年争夺天下开始,李世民就创造过许多骑兵长途奔袭的经典战例。即位后征突厥,吐谷浑等部族时,骑兵也是军中的关键力量。他组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身穿黑色衣甲,被称为玄甲骑兵,又称玄甲天兵,是他手中的王牌部队。太宗即位后,东突厥骑兵为患边疆,唐太宗在经过数年准备后,以李靖为帅,率十万大军分六路出征。李靖亲率三千精骑孤军深入,进击突厥。突厥颉利可汗措手不及,急忙撤退。李靖又派间谍施离间计,颉利可汗只得退向阴山,在白道被李世绩大军截击,大败逃走。在收集余众后,便派使节请降以迷惑唐朝,企图拖延时间到马匹肥壮时东山再起。但李靖认为突厥始终是隐患,便亲率精骑万名,继续追击。最后全歼突厥军,颉利只身逃走,最后还是被唐军俘虏。东突厥从此灭亡。此战唐军以少胜多,连续追击逃敌,骑兵长途奔袭上千公里,最终获得全胜。唐军征吐谷浑时也是与之类似,唐骑兵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连续追击,最后大获全胜。
    唐代的骑兵不但在军队中的比重大,而且质量高。汉代由于历史原因,马区质量参差不齐,汉武帝为求汗血马还发兵攻打大宛国。而唐代因为疆域广大,又与西域通商,因此马匹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唐代盛行击剑,民风尚武,征集的战士也骁勇善战,因此骑兵拥有很强的战斗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代由于马匹充足,连步兵都装备了马匹,行军时骑马以节省体力,战时则下马作战,使得唐军的步兵也拥有很强的机动能力。



              




8

主题

8

主题

8

主题

积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07-3-30 02: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代的骑兵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军力薄弱的时代,骑兵也不例外地走入低谷。唐亡后的五代十国使得中国主要的产马区都控制在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手中,而中原的宋朝本身就未能完全统一中国,没有得到产马区更是使得宋军先天不足。虽然宋军为组建骑兵多方努力,但仍然不能建立起一支足以抗衡北方敌国的骑兵部队。这种情况到南宋时更加严重,南宋地区不适合养马,骑兵所需的战马主要依靠从金军作战时夺取,严重限制了宋军骑兵的规模。当时南宋以岳飞为代表的几大名将的军队越战越强,而其他宋军却始终积弱。原因是岳飞们常打胜仗,缴获的战马也较多,使得这些军队中的骑兵规模较大。岳家军中有一支叫做背嵬军的亲兵,战斗力极强,是岳飞手中的王牌部队,当中编有近一半的骑兵。朱仙镇一战,背嵬军仅用五百铁骑一次冲锋就击败了金军前锋部队,尔后金军前锋的败逃竟导致十万金军全线崩溃。






    到了元代,蒙古把冷兵器时代的骑兵威力发挥到了极限,蒙古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创建了一支纵横欧亚大陆的强大骑兵。蒙古铁骑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的顶峰,铁木真创立了一系列适合骑兵的战略战术,使这支骑兵成为当时各国恐怖的梦魇。蒙古骑兵在战斗时通常在非常宽大的正面布成几列队形,在远距离上发箭攻击。由于蒙古人射术精湛,在这样的攻击中往往能够重创对手。在对手靠近时,则借轻骑兵的速度优势拉开距离,并再次发箭。这样的攻击使对手几乎无力对抗。当对手在连续的打击下开始混乱后撤时,便立即追击砍杀,这种战法在征服西方的战争中屡试不爽,战果辉煌。
    其实从战马的角度来看,蒙古的马匹并不好。蒙古马矮小,力量小,速度较慢,和优良的战马相比并不适合作战。但蒙古马最大的优点就是适应能力和耐力好。因此,蒙古骑兵往往喜欢发动远距离的奔袭和突击,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蒙古马的耐力和适应力。由于实行的是以战养战的政策,蒙古在后勤上的要求很低,而且往往有大批牲畜随军,可以解决军队口粮问题。这样蒙古骑兵一次远程突击的距离往往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他们在作战时,一次机动就可以达到上百公里的距离。1241年冬季,苏布台的主力骑兵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突然出现在多瑙河流域的格兰城下时,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而布满积雪的两地之间的距离有三百多公里,且多是无路的山地。




          蒙古骑兵








    明代的骑兵相对来说则是退步了。尽管明初为了对抗北方频繁骚扰的蒙古人,也曾经组建过强大的骑兵,但在土木堡之变时基本上被明英宗断送掉了。此后明朝的骑兵一蹶不振,反而是战车部队重新崛起。不过这个时候的战车不再是古代那种靠长矛和弓箭来战斗的车辆,而是装备的火炮。这样的部队战斗力相当地强,以弥补明军骑兵薄弱的缺点。但明军也并没有就此完全放弃骑兵。明末的名将袁崇焕为了与满清对抗,倾力组建了一支较强的骑兵,历史上称为关宁铁骑。这支骑兵在与满清作战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后来关宁铁骑在吴三桂手下成为满清镇压屠杀汉族的工具,如果袁崇焕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清代的八旗骑兵一度也是强大无比的力量,被称为“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可见八旗骑兵的骁勇。但这支部队在入关后迅速腐化堕落成一个没有战斗力的花架子,甚至在康熙时代(此时距满清入关才过了几十年时间)八旗都不堪大用了,康熙更多的是依靠汉族军队来平定叛乱,镇压起义。但清朝并不是没有骑兵。当八旗兵腐朽后,与满清关系密切的蒙古则成为他们依仗的对象。晚清时代,清朝主要的骑兵就是蒙古亲王僧格林沁掌握的蒙古骑兵。不过这支骑兵在与八国联军的战斗遭受重创,后来又有不少覆灭于捻军的手中,僧格林沁本人也被杀死,从此清朝就只能依靠李鸿章的淮军撑门面了。
      
    进入热兵器时代后,在各种强大火力下,骑兵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受到空前威胁,骑兵的作用显著地被削弱了。不过骑兵并没有就此消亡,而是在换装了新式的武器后重新投入战场。
     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亲手组建了一支骑兵团,骑兵团战术、技术是在新疆调来的团长周纯麟的教授下,师法苏联红军骑兵建成的,但彭雪枫并没有完全照搬苏联的做法,而是亲自设计了一种马刀,锋锐无比,被称为“雪枫刀”。这支部队骁勇善战,被誉为“红色哥萨克”,1942年,为保卫洪泽湖地区夏收,骑兵面对在沙山集抢粮的日军奋勇杀敌,仅9分钟就砍倒300多日军,剩下80多鬼子吓得心胆俱裂,主动投降。


                                      
彭雪枫将军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苏联军队中也编有一定数量的骑兵部队。一般认为骑兵是无法对抗坦克的,但苏联库班河哥萨克骑兵第17军的官兵们在叶亚河左岸的战斗中,面对优势德军毫不退缩,取得了歼敌五千多人,击毁坦克五十辆,缴获大批战利品的优异战绩,此战后荣获近卫骑兵军的称号,改称近卫骑兵第四军。这也是热兵器时代骑兵少有的战绩。


                     
苏联红军中的骑兵部队


q2.jpg (18.52 KB)
2006-9-1 22:38



    热兵器时代的骑兵再不用弓箭和长矛了,而是用上了专门为骑兵设计的马枪(又称卡宾 枪,枪管较短)和轻便灵活的马刀,以便更好地发挥骑兵速度快的优点,马枪赋予新骑兵相当的火力,而近战时锋锐的马刀又成为敌人的噩梦。新的武器使骑兵又拥有了相当的战斗力,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有不错的表现。当然,在后来骑兵还是逐步退出了现役,现在中国还有少量的骑兵,主要是用在不适合车辆通行的地带巡逻,还有一部分是用于拍电影和礼节性的用途。



    前段时间看过指环王三,当在电影中看到骑兵在冷兵器时代集群冲锋的场景时,仍然让人震撼不已。闪亮的铁甲,森寒的兵刃,大集团骑兵冲锋时震动大地的铁蹄声,喊杀声,都让人仿佛置身那中世纪的战场。

    骑兵的光荣已属于过去,昔日战场之王也退下了历史舞台。在新一代的军人也已经接过祖辈的旗帜之际,谨向历代保卫祖国的军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清朝的骑士


q.jpg (43.84 KB)
2006-9-1 21:33





   中国仅存的几支骑兵部队之一:青海省玉树军分区独立骑兵连的战士在进行冲锋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4

主题

14

主题

积分
333
QQ
发表于 2007-3-30 03: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的强大原因是多方面的,民风尚武一直是强国之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蚂蚁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19-2023 果核发展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 |陕ICP备19013355号  QQ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